中国社会科学院郭克莎教授做客商学院
(通讯员 王瑱琪) 11月28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郭克莎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在中和楼304会议室作题为“十四五时期的经济走向及战略思路——讨论疫情影响下经济变化趋势的若干问题”的学术讲座。副校长欧阳峣出席此次讲座,讲座由商学院院长李军主持。
郭克莎首先讨论了“十四五”时期影响我国经济的主要外部因素,他认为世界经济会陷入长时间的衰退和低迷,美国对我国科技和经济的打压将成为常态化。接着,他预测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的经济走势,如需求因素仍将对我国经济增长有较大限制、价格总水平低位波动和结构性通缩的压力日益明显等。同时,他分析了我国“十四五”时期将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尤其是房地产泡沫。最后,郭克莎谈论了关于“十四五”时期推进改革发展的主要政策思路。
互动环节,郭克莎与现场师生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商学院部分研究生参加讲座。
主讲人简介:郭克莎,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国务院研究室宏观司司长,系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民主智库理事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励基金评委等职。被授予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评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优秀人才。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重要刊物上发表文章400多篇,先后获得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著作奖和论文奖。
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做客商学院
(通讯员 肖烨)11月27日晚,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研究所龙登高教授应邀来我校商学院,在中和楼610室作题为“传统经济变迁的中西方比较”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商学院院长李军主持。
龙登高首先讲述了西欧农牧结合型大庄园黑死病之后的发展,点出中国与西欧之间的农业差异,并引出了西欧庄园经济的整体性、个体农民依附性等产权特性。接着,他介绍了传统中国与西欧有趣的差异,如长子继承制与诸子均分制、早婚早育与晚婚绝育等,并指出此类的中西差异和不同的地权形态、农业经营方式密切相关。随后,他又进一步讲解了西方圈地运动时期通过会议确定了产权,产权革命推动了农业革命,进而推动工业革命。最后,他总结了中西方土地产权的差异:在西欧,庄园法人产权,土地不能买卖,整体性不可分割;在中国,土地私有产权,自由买卖,可分割。
互动环节,龙登高教授与现场的师生们进行了愉快的交流。此次讲座让师生们了解了中西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的历史基础与渊源流变。
商学院部分研究生参加讲座。
主讲人简介:龙登高,男,湖南安化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第十八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教授、博士,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经济史、制度变迁、华侨华人经济等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学术委员会委员。
上海财经大学燕红忠教授做客商学院
(通讯员 李柯逸)11月28日晚,上海财经大学燕红忠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在中和楼315室作题为“冲击与延续:传统金融市场对新式银行发展的影响”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商学院副院长曹虹剑教授主持。
燕红忠教授首先从历史因素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的长期作用出发,对中国经济近代变革的“冲击—反应”模式、清代“生息银两”制度的三种形式和制度发展阶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接着,燕红忠教授介绍了近代中国新式银行的类型和发展阶段。最后,燕红忠教授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以“生息银两” 放贷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对不同类型的新式银行发展具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并且随着新式银行业的发展,传统金融的影响愈发深远。研究还发现,官商关系、金融人才培育和典当业在新式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历史延续的中介传导作用,其中官商关系的延续机制反映了整体传导效应的绝大部分。
互动环节,燕红忠教授就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有关跨时期数据处理方式、政府参与市场等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曹虹剑教授对燕红忠教授的学术报告进行了总结,并对燕红忠教授的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
商学院部分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主讲人简介:燕红忠,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青年“长江学者”;中国经济史学会常务理事、近代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马工程”重点教材《中国经济史》编写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史、商业史、社会组织与经济发展。在《经济研究》、《历史研究》、《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近代史研究》、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FEC)、《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财经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