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团在银田古镇实地调研
实践团采访导游
实践团采访酒店从业者
实践团采访环卫工人
实践团采访银田寺管理人员
(通讯员 刘茜 郭丫婧 杨崛)7月1日至7月3日,在韶山筹办第六届湖南省旅游发展大会之际,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组织“寻脉韶山,文旅焕彩”暑期实践团赴韶山开展实地调查与访谈活动。此次调研聚焦“旅发大会与韶山文化”,旨在深入了解韶山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红色历史遗址的保护与传承现状,探究旅发大会对韶山文化展示的推动作用,为文化遗产的持续保护与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调研期间,团队成员先后前往韶山景区、韶山市区以及银田古镇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详细记录了韶山剪纸等非遗项目的传承现状与发展问题,深入了解了市民和游客对旅发大会的期待与建议。
在韶山景区,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对导游、游客开展访谈,深入了解了游客对韶山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认识以及对旅发大会的期望和看法。
在韶山市区,实践团走访街头,采访了酒店从业者、餐饮从业者以及环卫工人,从行业发展、市容市貌等多个角度了解了当地居民对旅发大会的态度和期待。
在银田古镇,实践团成员参观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遗址、查阅历史资料,探访剪纸非遗传承人,并对遗址管理人员、非遗传承人开展访谈,深入分析了红色历史资源在新时代中的保护与利用情况,也对调查研究的重要地位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
通过这次实地调研,实践团不仅深入了解了当地居民和游客对传统文化和旅发大会的看法,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获得了宝贵经验,也深刻认识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韶山的文化魅力,既在红色地标的庄严厚重,也在市井生活的文化肌理,当红色历史和传统文化走出纪念馆,与市井烟火、百姓生活深度交织,才能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旅惠民"。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记录不同群体的声音,才能让文旅发展不仅有数据的增长,更有温度的传递,让居民共享发展成果,让游客感受文化共鸣,让每一种声音都成为文旅发展的注脚,才能真正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遗址的有效保护与创新,为推动当地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据悉,湖南师大研究生院已连续多年组织研究生队伍在韶山红色文化旅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研究调研实践活动,依托该基地建设的“湖南韶山乡村红色旅游科技小院”已获得国家级立项,培养了一大批新时代红色文旅综合型实用人才。